当热浪席卷赣鄱大地,有这样一群劳动者,他们在高温“烤”验下坚守岗位,用汗水诠释责任,用坚守保障生产。建材集团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“烈日下的坚守”专辑,带您走进不同岗位的高温战场,感受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力量。今天,让我们首先聚焦万年水泥厂矿山车间的炮工们——他们以炸药为刃,在炽热的采场中书写着精准与担当的故事。
持续高温席卷全省,矿山采场的矿石被烈日炙烤,在这片被热浪包裹的“战场”上,万年水泥厂矿山车间的炮工们穿梭忙碌,他们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执着,在高温“烤”验中履行着使命担当。
清晨5点,天刚破晓,阳光还未穿透云层,爆破人员已全员到岗。为避开午间的极端高温和后续的铲装作业时段,他们将工作时间提前至黎明。爆破主管一边细致清点炸药,一边对同事们再三叮嘱“今天35个爆破孔,装药深度必须按设计精确到厘米,装药量、电子雷管连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搬运炸药的过程,是与高温和重负的双重较量。烈日烘烤下的炸药箱滚烫灼手,即便隔着厚手套,炽热感仍直透掌心。炮工们弯腰弓背,咬着牙一步步将炸药稳稳挪到指定位置,沉重的喘息声在空旷采场中格外清晰。测量孔深、计算药量,每个步骤都需高度专注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,模糊了视线,他们便用汗湿的手背匆匆一抹,立刻重新聚焦于手中的工作,不让误差有丝毫可乘之机。
工段长朱月军是工友们口中的“行走的爆破教科书”,30年的爆破生涯,淬炼出他洞察秋毫的双眼。扫一眼炮孔分布,端详岩石纹理,他便能精准预判爆破效果。烈日下,他的安全帽沿不断滴下汗水,如同断了线的珠子,湿透的工作服紧紧贴在他的后背,勾勒出坚毅的轮廓。“每个孔的药量、引爆时差,连风向都得算进去,要用最少药量炸出最完美石料,这关乎成本,更关乎安全与效率。”他指着边坡对年轻炮工讲道。
爆破作业是整个矿山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。车间主任潘瑜荣在每天碰头会上反复强调“越是高温天气,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。”车间不仅配备了爆破现场作业监控设备,还实行“师徒结对制”,由经验丰富的老炮工一对一指导新人,将宝贵的爆破经验与严谨的安全意识代代相传。年轻炮工祝火明坦言“起初见炸药箱腿发软,现在更怕麻痹大意,因为安全规程是用血泪写就的,必须常怀敬畏之心。”
上午7点,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,136平台台阶爆破按计划精准塌落。当确认安全的第三次警报拉响后,爆破人员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。此时,他们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,紧紧贴在身上,在阳光下泛着层层叠叠的网状盐渍。郑福山瘫坐在地上,用满是尘土的手抹了把脸,笑着说:“活儿是真累,但听到‘爆破成功’四个字,啥都值了!”
在这片炙热的“战场”上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。矿山炮工们用专业的技能、严谨的态度和滚烫的汗水,在烈日下铸就了最坚韧的风景,为企业生产的“生命线”注入了最坚实的力量。
相关链接